历史上的妲己是怎样的结局?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妲己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
正如我们了解的样子,古时候神话、传奇,很喜欢让女子背负起亡国之责,这种现象即便在明清的作品里依然屡见不鲜,《封神演义》就是这样(注: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是争议的,有明、清两个说法) 。书的开篇,帝辛写诗调戏女娲,女娲现身,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妖孽是谁?这个问题直到苏妲己出场,终于有了答案,她骨骼匀称,貌若仙女 。书里面妲己之父是这样说的:
冤家,为你,兄被他人所擒,城被他人所困,父母被他人所杀,宗庙被他人所有,生你一人,断送我苏氏一门 。
可见,美人的极致,并非面貌身姿的超然,而是有一种“把所有人事物都拖下水”的实力 。而有时,在其他人的故事中,美人和妖孽总是等同的 。总之,这苏妲己一出场,就带着“要搞点事情”的标签,那她的结局也断不会草草了事了 。
先了解一下《封神演义》是怎么说的:
那宝贝连转两三转,只见妲己头落在尘埃里,血溅满地 。
神话故事,追求的价值自然是先传奇,后真实 。所以在这个版本里,我们能看到“宝贝”,“头落”,“血溅”这样不无传奇性的词汇 。武王伐纣,妲己和琵琶精等人披甲上阵,与姜子牙周旋,虽然妖精难缠,但是也耐不住武王这边“得道者多助”,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
这里能够发现,《封神》的结局,其实和《史记》是遥相呼应的,史记也说”纣王死后,周武王处死了妲己,并且为比干修建墓碑“,不同的地方在于,封神的妲己死在战场上,而史书里,则是被动处死 。
这也是苏妲己第一个结局 。
然而时代在发展,很多名著随着不断的改编,也被加入了当时人的思想内核,例如爱情至上 。帝辛不是最爱苏妲己吗?好的,就让他们两个产生爱情 。
《史记 殷本纪》记载,公元前1447年,周军出师讨伐帝辛,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战场推进到牧野 。牧野之战,被看作商周的决战,在这次战役中,帝辛大败,结果就是彻彻底底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
战败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商军临阵倒戈 。一是,周军能力太强 。总而言之,牧野就如同燕云十六州之于宋,山海关之于明,非常关键 。朝哥城从内到外,分城、郭、郊、牧、野,牧野,门户者 。
纣王知道大败 ,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连反抗都放弃,甚至直接跑到鹿台,点起一把烈火,自焚而亡 。
帝辛死的有一些悲壮,现代人不少选择让他携美人而归 。所以在后人演绎中,妲己是随着他一同烧死了的 。其实这是一种很“柔软”的情怀,妲己纵然对人世繁华有万千留恋,也愿意和大王一同赴死,另一方面,纣王不舍得留爱妃独自受人侮辱 。这是妲己第二个结局 。
以上两个结局,站在妲己的角度,虽然不免“悲戚”,却也是“恶始恶终”的,一个媚惑帝王的妖妃,因其恶,帝辛的万般昏庸被引出,又因其恶,在仁义之师的讨伐下,丢了性命 。可是接下来的一种结局,就有点“黑暗童话”了,《三国志》这样说:
袁绍之败也,融与太祖书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
将目光放在后半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诚然,《三国志》的记载,来源于“融与太祖书曰”,有点“传言里传言说”的意味,一下子将真实性降低了几个档次,但是冷静下来苏妲己的历史,若是真的呢?毕竟,它有着严谨的合理性:
首先,妲己之所以成为纣王的宠妃,是因为殷商成功讨伐有苏氏,有苏氏将美人献出,或者纣王将美女作为战利品带回城 。也就是说,在那个遥远的时代,女子,是可以成为战争的附属品的 。那么,周朝建立,把她转赠周公,合情合理 。(要知道,历史里她可不是狐妖,而是货真价实的美女啊!)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