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苏联电影列宁格勒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 。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 。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 。”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 。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 。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 。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 。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
乐曲赏析
【介绍一下苏联电影列宁格勒交响曲】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 。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 。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短笛)独白 。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小军鼓)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发展部-bE大调) 。接着,作曲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开始使用2个铜管组 。呈示部主题将以c小调呈现 。接着大管奏出了几声哀鸣(以钢琴伴奏为背景),引开再现部 。最后,乐章在沉闷的鼓声中结束 。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与小快板-b角调式-4/4拍,三段体诙谐曲乐章 。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 。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 。三声中部有高音单簧管及乐队的ff力度陈述(#c小调) 。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长笛、竖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 。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D大调-3/4拍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 。”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最后在低音提琴与大锣的轻微演奏下,直接进入第四乐章 。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 。首先,弦乐与木管奏出黑暗的声部(c小调),预示着战争的到来 。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c小调) 。在小号的同音反复下,紧张的节奏随之而来 。几次艰苦的斗争(机枪扫射、冲出氯气范围、骏马奔腾)后,弦乐器与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缓慢的主题(调号为5个升号),表示作者为躲避德军进攻而匍匐前进 。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为报仇雪恨、胜利而英勇拼搏” 。在缓慢的铺陈叙述后,乐队逐渐增大音量 。最后,第一乐章“人(梦)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C大调),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小鼓奏出了宛若“机枪扫射”式的连续音符(表现了作者坚贞可靠),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