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什么时候退出中国历史的?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 。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 。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 。史称前赵或汉赵 。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 。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 。后被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 。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 。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 。
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 。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 。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 。后被北魏所灭 。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 。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 。
【匈奴是什么时候退出中国历史的?】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
匈奴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 。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 。关於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 。《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於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 。
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於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於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 。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 。民俗衣服与康居同 。
」 。《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 。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 。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 。」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 。《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 。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 。
」《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 。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
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人,首先是匈奴人、他们自称先祖是夏人苗裔,在秦汉前期达到最盛,后来先后被西汉、东汉大军打败,内部产生分裂,一部(南匈奴)迁入河套、中原地区,北匈奴一部西迁,至西亚、东欧建立匈奴帝国 。
东汉时,鲜卑人从发源地辽东往西迁移,占据了匈奴旧地,在东晋、十六国时期(4世纪)鲜卑人大举南迁,在中原建立若干国家,最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成为“北朝” 。北魏时,游牧部落丁零改称高车,但丁零人自称敕勒,勒人臣服北魏 。后来,柔然乘北魏南下之机,占领鲜卑故地,蚕食北魏地盘,占据了漠北 。
北魏末年,突厥灭柔然,威服朔方 。东起辽海西,西到里海,南起漠北,北到贝加尔湖 。之后,突厥内乱,分裂为东西两部,或者归顺,或者灭亡 。隋朝时,突厥就开始南下归顺,唐朝时,朝廷先后打败东突厥、西突厥,将草原大漠纳入唐朝版图 。唐朝中后期,漠北成为回纥(回鹘)民族的牧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