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故人心》一起读

说扬州故事 , 谈漆器人生
原创 矢弓侧面矢弓今天
——香雪《月明千里故人心》书评
自从读了“故人西辞黄鹤楼 ,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就一直在心中凝固了一个扬州情结;终于 , 那年自驾去了扬州 , 游了瘦西湖 , 吃了扬州炒饭 , 看了鉴真大师干漆坐像 , 以为去过扬州 , 从此就懂扬州了 。
一不小心 , 参加了紫藤阁读书会活动 , 美女律师罗荣推荐了她姐姐写的《月明千里故人心》 。咋看书名 , 我以为是一本琼瑶式的散文集 , 有空翻翻 , 也算休闲的 。谁知 , 拿回来 , 翻开了 , 慢慢读下去 , 才发现自己又到扬州 , 再逛瘦西湖 , 而且抽丝剥茧 , 深度了解了扬州漆器 。一口气 , 居然把这本44万字的长篇小说读完了 。掩卷回味 , 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 一位生于新疆 , 家在甘肃金昌的作者 , 怎么就能把清代的扬州 , 写得如此活灵活现 , 将和青铜器、玉器、瓷器媲美的漆器 , 写得风生水起 , 出神入化?
那年 , 在随州看了曾侯乙墓 , 很多人都在看编钟 , 但我却记住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漆器 。滴漆入土 , 千年不坏 。在我们老家 , 生漆是防腐的 。埋在地下的棺材 , 立在村头的门楼 , 都少不了漆匠的工艺 。那年 , 我到恩施的利川采访 , 知道了中国四大生漆之一的毛坝漆 , 采访本上记下歌谣:“坝漆像清油 , 照见美人头;摇起虎斑色 , 提起钓鱼钩 。”我不懂最后一句 , 当地漆农特意搅起生漆 , 我真看到了漆汁撕扯的钓钩状 。
没想到 , 香雪的这本书里 , 居然找到了我采访得来的这段顺口溜 , 居然囊括了扬州漆器的来龙去脉 , 作者讲述了深山老林收生漆的惊险 , 漆工打磨漆器的细致 , 漆器世家的工匠精神 , 漆器颜色的自然勾兑 , 让人看到了艺人的倾心执着 。只有在扬州这样富庶的地方 , 漆器才会成为一种工艺品 , 才会做到独一无二;只有扬州这样的地理位置 , 才适合产生优质的漆器工艺;只有扬州这样的人文环境 , 才懂得欣赏高深的漆器艺术 。只有扬州盐商 , 才是漆器的买家;只有乾隆时代 , 才有漆器的高潮 。漆器在扬州 , 已经不再是日用品 , 而成为艺术品 , 成为传承历史的载体 。
作者不仅给我们说了扬州漆器 , 更多的是通过漆器 , 说了两代人对漆器的追求与奉献 。老一代人摸索出来一整套漆器的制作工艺 , 什么季节调色 , 什么天气上漆 , 什么状态打磨 , 什么时候出手 。漆器与人 , 天人合一 , 只有用心 , 才出精品 。谢元正把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漆器 , 最后居然弃家出走 , 在生命的最后 , 灵鹫庵的“大殿里增加了六座大大小小的点螺漆器佛像 。佛像神态各异 , 惟妙惟肖 , 他感叹 , 谢家最好的点螺漆器都在寺庙里 。这些漆器精雕细刻 , 从形式到雕刻技法都有极高的创作水平 。”于是 , 一句“老夫心无牵挂了” 。道出了扬州漆器辛酸与辉煌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