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千年,我们还是看不见“道”的真容颜!


中华文明千年,我们还是看不见“道”的真容颜!
道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正确的道路、科学的方法、未知的奥秘、宇宙的起源、万物的起源等自然、社会和生命的重大问题 。从“得道者得天下”,到“道异而不谋”,从“人得道狗上天”,到“穷困潦倒” ,从“天道”到“人道”,从“军道”到“中庸道”,可谓是正道……
“道”似乎离我们很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原文注释,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人们在寻找“道”是什么时,总是迷茫而无所适从,“道”似乎离我们很远 。几千年后,我们似乎还是看不到“道”的真面目 。. . . . .
看看《黄帝内经》、《周易》、《道德经》和帛书《老子》都是怎么说“道”的吧 。
黄帝内经
中华文明千年,我们还是看不见“道”的真容颜!
从古籍来看,《黄帝内经》有养生之道、水谷之道、针灸之道等 。在阴阳上,在技数上,饮食节制,生活有规律,不贸然工作,这样身体才能与精神结合,终其一生,百年一去不复返此处的“知”强调了“道”与生命、“道”与生命的重要关系,表明“知者”是“道”得益者 。
从“知者,法以阴阳……”结合其“阴阳,天地之道……”和“阴阳,天地之道……”的论述来看 。万物……”也是万物存在的鼻祖 。因此,可以说,《黄帝内经》的观点是阴阳为“道”,“道”为阴阳 。
《易经》
《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 。“谓之道”非“谓道” 。“谓之道”是指用阴阳相反的关系来演绎“道” 。故“易有太极,生二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原文注释,二易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经·谢辞·第十一章》) 。
中华文明千年,我们还是看不见“道”的真容颜!
其中,“易”泛指一切变化;“太极”是指初乱、变化莫测的状态;“两仪”指阴阳或天地;日月星辰,或指东、西、西北,或少阴、老阴、少阳、老阳等,只是从变化的角度讲“变”,或“道” 。
好比用阳光来谈太阳,但再细说阳光,阳光不是太阳,再细说“变”,“变”也不是“道”本身 。“道”是什么,似乎不是《易经》的主题 。《易经》虽然没有给出“什么是道”的答案,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说“阴阳就是道” 。
道德经
《道德经》广为流传,这两句话的影响,“道可以是道,也很道 。
中华文明千年,我们还是看不见“道”的真容颜!
这句话通常的解释是:能说的道不是真道;能说出来的名字不是真名 。
《道德经》是一部关于“道”和“德”的专着 。用“天道、人道、古道、奇道”来探讨“道”之奥秘 。全文的核心点是:道 万物之谜 。所以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但基本的结论是:能说的不是道 。
正是因为“道”的前后不一致,才有意无意地给“道”打上了模糊不清的烙印 。因此,哲学家任继玉高度评价道:
“道”是一种难以察觉、无法辨认的神秘精神实体 。因此,它没有形式,没有形象,只能凭直觉去体验 。它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当前具体事物的统治者 。——任继玉《老子新译》
300多年来,随着万有引力、适者生存、条件反射、剩余价值论、相对论等重大理论的出现,上述中国“道”话语越来越失去了指导人类的生命力和活力 。面对西方文明的生活 。如此灿烂,以至于中华文明不得不面对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的疑问——是什么阻止了中华文明在四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将经验科学转化为理论科学?(李约瑟问题)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