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展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短短28字,乾隆却盖了上百个印章

台北故宫展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短短28字,乾隆却盖了上百个印章

文章图片

台北故宫展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短短28字,乾隆却盖了上百个印章

文章图片

台北故宫展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短短28字,乾隆却盖了上百个印章

文章图片


东晋琅琊临沂人王羲之的书法了得 , 现代著名鉴藏家黄锦祥盛赞:“书圣(王羲之)书迹 , 神韵超逸 , 历久弥珍!”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 , 最有名的就是《兰亭集序》 ,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称号 , 但《兰亭集序》真迹流传千百年 , 现已不知所踪 。

众所周知 , 曾作为皇家宫殿的紫禁城 , 里面收藏有诸多古董文物 , 但由于我国近代史上的纷纷扰扰 , 许多文物流失海外、民间 , 不过中华五千年历史 , 留下的珍贵文物数不胜数 , 国内所收藏的历史文物依然有许多 。
另外随着我国对历史文物的重视 , 对考古事业更为谨慎 , 以及在国际上的声望越来越高 , 不少流失海外的文物也相继回归 。

台北故宫博物馆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岁诞辰所建 , 后又进行了扩建 , 里面收藏有北京故宫、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 , 文物也涵盖了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 因此有话:“建筑看北京故宫 , 文物看台北故宫” 。
而在台北故宫 , 收藏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 , 即《快雪时晴帖》 , 有“天下法书第一”、“二十八骊珠”的赞誉 , 清代乾隆帝将《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的《中秋帖》、王洵(东晋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的《伯远帖》合称“三希” , 《快雪时晴帖》则居其首 。

王羲之晚年时不留恋仕途 , 称病弃官 , 后与友人许询、支遁等游山玩水 , 好不快活 , 最后定居金庭 , 又开始练书法 , 《快雪时晴帖》便是创作于这个时候 , 是他写给友人“山阴张侯”的问候信札 , 全文4行 , 共28字:


“羲之顿首 , 快雪时晴 , 佳想安善 。 未果为结力不次 。 王羲之顿首 。 山阴张侯 。 ”

千百年来 , 《快雪时晴帖》也辗转于许多人之手 , 最终于1746年进入了内府 , 到了乾隆帝的手中 , 乾隆帝对其爱不释手 , “啪啪”就盖了170个印章 , “盖章狂魔”一称名副其实 。
就连王献之的《中秋帖》 , 王献之写32字 , 乾隆帝也是盖了80多个章 , 而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皇帝印玺一共有1000余方 , 其中 , 有609枚为寿山石印章 。

寿山石则是我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 , 田黄石则又是寿山石中的精品 , 有“万石中之王”的尊号 , 据说当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 , 就带走了“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 并且将其缝在衣服内形影不离 。
不过还需要提一嘴的是 , 乾隆帝这人“好大功喜” , 给后世“财大气粗”的印象 , 这一点也体现在了他的印玺上 , 许多印玺都挺大 , 因此糟蹋了许多书画字帖 , 凡是被乾隆帝看上眼的 , 都难逃脱被盖章的命运 。

【台北故宫展出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短短28字,乾隆却盖了上百个印章】2017年10月 ,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所举办的“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上 , 许多人都为王羲之的书法所拜服 , 但却也要点评一句乾隆帝的印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