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筱文|工匠之坚守,“苏作”之讲究,看完《天工苏作》就懂了

屏气凝神 , 不禁赞叹 , 直到电影结束 , 你会由衷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 , 竟然在一件件精美器物上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 这样一部不吵不闹 , 不上链接 , 却有着超强带货功能的纪录电影《天工苏作》真值得一看 。

汪筱文|工匠之坚守,“苏作”之讲究,看完《天工苏作》就懂了
文章图片

《天工苏作》海报
如果你是一名手工艺爱好者 , 看过此片 , 或许能解答你心中困惑已久的疑问 , 你有可能会背起行囊只身来到苏州 , 期待找到这些隐藏功与名 , 却“择一事终一生”的手工艺人 , 拜师学艺 。
片中 , 七十多岁的灯彩匠人依然醉心创作 , 他说 , “世界上的灯 , 说到底只有两种——给人家看的和给自己看的 。 给人家的挂在外面 , 亮了还要灭;给自己的放在心里 , 始终亮在那儿……”

汪筱文|工匠之坚守,“苏作”之讲究,看完《天工苏作》就懂了
文章图片

《天工苏作》剧照
影片从琳琅满目的苏州传统工艺门类中 , 撷选了灯彩、核雕、宋锦、明式家具、苏式船点、苏绣、香山帮建筑营造、缂丝、玉雕9项典型的苏州传统工艺 。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绝美艺术作品的形式呈现于大银幕 , 展现在世人面前 , 该片还讲述了这些手艺的前世今生 , 以及每位传承人与手艺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 。
天工开画卷 , 苏作耀古今 。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苏州人的明慧与精致 , 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名家辈出 , 技近乎道的能工巧匠世代相传 。 文心为核 , 匠艺呈现 。 清浙江巡抚纳兰常安所著《受宜堂宦游笔记》中记载:“苏州专诸巷 , 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髹漆、装潢、针绣 , 咸类聚而列肆焉……概之曰‘苏作’ 。 ”
很少有人知道 , 织造宋锦的花楼织机 , 竟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二进制异曲同工; 又比如核雕 。 大多数人对核雕的记忆 , 应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核舟记》 , 方寸间的核雕别有洞天 。 而对手艺人来说 , 1.5毫米的刻刀刀锋撞上一枚二三十毫米的橄榄核 , 是一场硬碰硬的交锋 。

汪筱文|工匠之坚守,“苏作”之讲究,看完《天工苏作》就懂了
文章图片

《天工苏作》上海首映礼
7月3日 , 《天工苏作》举行了上海首映 , 片中出现的几位非遗传承人、苏州灯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灯彩第三代传承人汪丽秋、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集代表性传承人陈文、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玉雕江苏省代表性传承人蒋喜、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明也都惊喜亮相 。
现场 , 77岁的汪筱文依旧着急于传承人的青黄不接 。 汪筱文的女儿汪丽秋年龄也50多岁了 , 底下没有多少年轻人来传承 。 他感慨说道:“我77岁了 , 到顶了 , 真的没有接班人 , 因为我们的行当比较苦 。 苦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现在做的体量越来越大 , 工程量越来越大;另外 , 学艺比较难 , 真的不是人们想象一年两年三年能够学成的 , 没有十年功夫真的是拿不下来 。 ”
片中 , 从事灯彩技艺五十多年的汪筱文 , 正在面临尴尬的现实窘境 。苏州灯彩的历史长达1500多年 。 曾经 , 灯彩匠人是无边暗夜的光影魔术师 , 一手创造了那些“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日子 。然而现在 , 灯彩在都市的霓虹间日渐隐形 。 对于灯彩匠人而言 , 寡淡的不仅是生意 , 为作品而骄傲的心情似乎也一去不复返 。
汪筱文却不服输 , 他打算复制“传说中的苏灯典范”——万眼罗灯 。为了使万眼罗灯重现于世 , 汪筱文每天要切割至少500个光孔 , 两孔间隙不超过一毫米 。 他不再适合这样精细的工作 , 可汪筱文仿佛重回热血少年时 , 他相信唯有呈现苏灯的极致 , 才能一举震惊世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